1、企业自行开展文化建设工作的局限性分析
1)专业性不足
企业文化作为一门管理科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对文化建设的专业性要求较高。企业自行开展文化建设,首先对企业文化理论性的认识高度存在局限;其次在建设和构建企业文化体系过程中,对需要应用的前沿方法论、管理模型、工具方法等,掌握与运用不足,不能做到有层次,有逻辑,全面客观的把控公司企业文化发展脉络;第三,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多专业协同配合的工作,包括体系设计,数据挖掘,咨询策划,培训沟通,平面设计等,作为企业文化主责部门,在人员的多领域专业能力配置上略显单薄。
2)客观性不足
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需要把握各级员工,包括决策层、中层、基层员工,对企业文化的基本诉求。因此必须在文化调研与数据挖掘阶段,文化体系构建阶段,文化落地实施阶段,以较为客观的立场来全面审视、构建、实施企业文化体系。因此,企业自行开展文化建设工作,由于受管理层级,工作关系,沟通深度等因素的影响,很难满足工作客观性的基本要求。
3)视野局限
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对企业文化的思想性、创新性、引领性有十分高的要求,需要参考、对标国内国外优秀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经验与先进做法。企业自行开展文化建设工作,受相关信息来源较窄的影响,无法达到行业对标,甚至跨行业对标的工作要求。
2、外聘专业咨询机构的优势分析
1)专业化团队提供专业化服务
外聘的专业咨询机构,在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咨询模型,工具方法论,管理实践、专业团队配置等方面,既有理论前沿高度,又有丰富的多企业实战经验。尤其针对较为庞大的员工队伍群体,在文化数据挖掘方面,需要运用科学化、可量化的文化信息数据整理工具,专业性的提供企业文化数据支撑。
2)第三方视角体现客观立场
外聘的专业咨询机构,不受公司内部沟通制约因素影响,可较为客观的反应各层级、各职能、新老员工等对企业文化的基本诉求,并以第三方立场,更为便利的推进企业文化宣讲宣贯工作,更有利于促进各级员工对建设后的企业文化的认知过程与认同过程。
3)提供跨行业多领域案例对标
外聘的专业咨询机构,由于常年为国内外优秀企业提供企业文化建设咨询服务,拥有较为丰富和多元的企业文化案例库与数据库,可使公司企业文化与多行业优秀企业的文化建设工作进行对标,学习,借鉴,促进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在高起点下推进,体现公司企业文化的思想性、创新性、引领性。
首先在管理实践中,不同的企业对这一问题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有些企业会成立企业文化部来专责管理企业文化职能,有些企业会把文化管理职能放在人力资源部门之下作为人资管理的补充,有些企业会把文化管理职能放在办公室,这种情况较多出现在未完整构建或准备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当然在国有企业,也经常把企业文化管理职能放在党群部门,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加以推进。
企业文化管理是单独成立部门还是依托于某一部门之下,其实没有绝对的标准。我们在企业组织设计过程中,一般考虑三个维度,一是职能定位,二是管理成熟度,三是管理形态。对于企业文化管理这一职能而言,它的职能定位主要考虑企业文化建设目前处于何种阶段,企业文化在未来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处于何种重要地位,发挥何种作用,甚至包含企业决策层对企业文化重视程度的看法和定位;管理成熟度主要考虑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日常管理手段,哪个部门,哪个团队,哪个个体,能够承载这一职能,并将之有效推动;管理形态主要考虑企业是集团型企业还是单体企业,是考虑总部的文化管理还是下属企业的文化管理,是相关多元的业务布局还是非相关多元的业务布局。以上三点,是最终确定企业文化职能管理应依托怎样的组织形态的根本依据。
“对标”是一种不错的管理提升方法。许多企业也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采取对标的方式,参考本行业或者跨行业,优秀企业的企业文化实践,尤其是近几年许多企业跟我们提出对标华为、阿里企业文化的需求和想法。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反映企业自身独特价值倡导的特殊系统,具有极强的个性化特征,企业倡导的企业文化价值标准,与企业家的三观,企业的特征,行业的特征,发展阶段,管理氛围,发展历程,甚至是所处地位位置,都有极强的关联性。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不建议依赖过多的对标方法去形成自身的企业文化系统。请记住:别人的东西你学不来,你的东西别人也学不走,成功的企业不一定企业文化做的就好,尚未成功的企业,也不一定企业文化做的就不好!
对企业历程文化的总结与提炼是企业文化升级的重要参考维度。那么如何对一家成立几十年的企业,进行历程文化的梳理,并准确找到积淀的文化基因呢?
首先,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总会经历若干可划分的阶段,对企业每一个发展阶段的文化总结,以及对企业发展阶段的总体总结,是总结历程文化的一条路径。不同阶段呈现不同文化特征,与此同时,不同阶段又总会呈现出一些相同的文化特征,这些都是文化基因的重要分析元素。
其次,在发展历程中,找到那些对于企业而言最为重要的典型事件,比如矛盾冲突事件,危机风险事件,重大发展事件,转型升级事件等,并分析事件背后的文化价值取向,这也是总结文化基因的重要方向。
集团型企业的母子文化管控问题,关系到集团型企业,集团文化能否在更大管理幅度下进行有效传播的关键性问题。具体做法是:以战略目标与文化建设目标作为集团企业文化组织管理体系的构建依据与出发点;从一级组织到末级组织,整个文化管理系统应贯穿各组织层级;形成运营业务线和文化职能线在同一组织,同一职位下的业务与文化共建模式,文化促进业务,业务评价文化;从文化管控模式,到组织、流程、职位,到具体职位文化管理职责要求的标准化与职位素质要求的标准化,全方位集团各级组织与全岗位。
文化融合问题是许多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文化融合包括了新老员工的文化融合,不同层级间的文化融合,跨部门间的文化融合,多业务协同的文化融合。解决文化融合问题的关键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1)整体目标的一致性认知 整体目标包括了企业的使命与愿景目标、战略与目标规划、经营目标与计划。各层级之间、各部门之间、各业务之间、各员工之间对企业整体目标的高度认知与认同,能够极大的消除组织横向纵向间的文化矛盾,形成行动指向高度一致的团队文化。
2)旗帜鲜明的文化价值主张 企业文化很重要的内容是在企业内部对倡导什么,反对什么形成统一的价值主张和价值标准。全体员工在统一的理念与行为标准中进行经营管理活动,形成更加统一有序的经营管理语言系统与语言规则,促进各团队之间的顺畅协作与沟通。
3)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包容 越是多元的企业(业务多元、文化多元、团队多元),企业文化更应该倡导开放的心态与包容的心胸,尊重不同文化间的处事风格。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文化已进入3.0时代,传统的企业文化建设模式已发生根本性变化。打造“有温度、有情感、有活力”的企业文化是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特征。
传统的企业文化建设路径是自上而下灌输式的传播方式,同时更加强调企业对员工的行为要求,在确定的市场环境下是不存在太多问题的。但是在当今这个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需要强调企业文化的生命形态,强调文化的自我修正能力,即文化要有活力;与此同时,以人为本成为了当下时代文化建设的核心工作理念,文化的传播路径应调整为上下互动式的文化传播方式;同时在文化内涵上,也要融入各级员工的文化诉求,在关注企业持续经营之外,文化内涵上也要关注企业如何塑造员工与事业、生活、身心健康、家庭等良性和谐互动关系。